题 目:近红外荧光探针设计、合成及活体多重检测
主讲人:张凡教授
主持人:陈填烽教授
时 间:2019年7月1日(周一)下午16:00
地 点:第二理工楼347会议室
张凡, 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张凡教授于2002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赵东元院士)。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导师:Galen Stucky院士)。2010年8月通过复旦大学人才引进计划任化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协调成立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中心,任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底开始任化学系教授。
张凡教授主要从事稀土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光学物理性质研究、近红外光学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以及生物医学诊断分析的研究工作。针对生物荧光成像分析中背景荧光干扰、成像穿透深度较浅以及多组份检测精度较低等科学问题,选择近红外激发/发射稀土光学成像探针,成功建立了近红外多重成像分析方法和近红外时间分辨活体成像技术,不仅实现了信噪比和生物活体组织穿透深度的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多指标高通量检测,从化学探针制备、活体动物成像仪器搭建及其癌症和传染性疾病的生物医学监测分析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光学成像分析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
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 Nanotechnol (1篇),Nat. Commun(4篇),J. Am. Chem.Soc.(7篇),Angew. Chem. Int. Ed.(12篇),Adv. Mater. (6篇),Nano. Lett. (5篇)等材料与化学相关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引用超过7000次,H index 46。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超过30篇,1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撰写出版英文专著2部(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社和德国Springer-Nature出版社)。
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上海市青年英才科技奖等荣誉。同时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影响因子4.312)执行主编,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国际期刊学术期刊编委(影响因子4.384)。